“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”更有阿谁不爱酒!不过,爱法各有不同。国家明令禁止酒后驾车,可偏就有人醉驾。这是一种爱法。醉驾受罚,其小者也。殷纣王爱酒,在那摘星楼前建酒池,造肉林,结果政权被推翻,连老命都丢掉了。看来,这样爱不行,得换种爱法。怎么个爱法?“诗酒风流人潇洒”!
潇洒,就是体面。仪容修止,得体大方。衣着、语言、礼仪、行止,秀美于外,这是外貌美。品行高尚,智慧善良,是心灵美。既秀又慧,秀外而慧中。
秀外慧中是人生的一种境界,怎样才能进入这种境界?风流!
风流既是超逸妙美,风采秀异,英俊、杰出,更指谓风俗教化,亦即社会和官场的风气,民人官吏的教养及其所达到的水平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吏安其官,民乐其业……风流笃厚,禁网疏阔。”当官的,清白为官,老百姓,乐业敬业。官吏民人,各安其分,各得其所,知足常乐,欢乐和谐,国家太平,社会安定。说“诗酒风流人潇洒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怎样才能风流潇洒?子曰:“我欲载之空言,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”用生动、鲜活的例子阐发意见和主张,远比空谈理论好。下面,试以饮酒为例,从正反两个方面,话说风流。
第一个问题,多喝好,还是少喝好?
电视广告里,美女子纤纤素手,轻盈地遮住你的酒杯:“劲酒虽好,可不要贪杯啊。”这是说,饮酒要适量,不一定非要喝那么多。
还是电视广告,阳刚之气十足的豪言壮语:“丰功伟业穿喉过,杯酒沉浮江山定!”意思是只要你把这酒喝下去,你的商业谈判,你的生意,就成功了,就搞定了。嗯,这是要你拼命地喝,喝得越多,就越好。
这个事,电视剧里的狄仁杰问元芳:“你怎么看?”元芳没有看,他懂不倒。
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,沈湎不治,百官荒乱,诸侯并侵,国且危亡。八年,楚大发兵加齐。齐王使淳于髠之赵请救兵。至赵,赵王与之精兵十万,革车千乘。楚闻之,夜引兵而去。威王大说,置酒后宫,召髠,赐之酒,问曰:“先生能饮几何而醉?”
对曰:“臣饮一斗亦醉,一石亦醉。”
威王曰:“先生饮一斗而醉,恶能欲一石哉。其说可得闻乎?”
髠曰:“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傍,御史在后,髠恐惧,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。若亲有严客,髠卷鞴(bèi)鞠躬侍酒于前,时赐余沥;奉觞上寿,数起。饮不过二斗,径醉矣。若朋友交游,久不相见,卒然相睹,欢然道故,私情相语。饮可五六斗径醉矣。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。髠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三。日暮酒阑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舄交错,杯盘狼藉,堂上烛灭,主人留髠而送客,罗襦襟解,微闻香泽。当此之时,髠心最欢,能饮一石。故曰‘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万事尽然。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’”
齐王曰:“善。”乃罢长夜之饮。
淳于先生说的是:喝多喝少,要看场合。越位、猖狂不得。
偏要越位,偏要猖狂,又怎么样?哼!弄不好就要铆起。不信,你看那《史记》记载:功略盖天下的灌夫将军,宴会上向大丞相武安侯田蚡(fén)敬酒,武安侯推辞不饮,次至临汝侯,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,又不避席,夫无所发怒,乃骂临汝侯曰:“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。今日长者为寿,乃效儿女呫嗫(tiè niè)耳语。”武安谓灌夫曰:“程、李俱东西宫卫尉,今众辱程将军,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。”灌夫曰:“今日斩头陷胸,何知程李!”武安侯大怒,乃麾骑缚夫,置传舍,召长吏曰:“今日召宗室,有诏。劾灌夫骂坐,不敬。系居室。遂案其前事,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,皆得弃市罪。”一人问斩,九族皆诛。你看危不危险!
第二个问题,人们包括上流社会的人们,为什么要饮酒?或者换一个问法:饮酒有什么积极意义?
“酒字从医,酒为百药之长。”这是医生们的说法。从一般民人百姓的角度看,更重要的还是“酒以成礼。”
古代“国之大事,惟祀与戎。”戎,就是军事,就是战争。敌人进犯,不把他打退,不把他消灭,你的国家焉能存在?祀,就是祭祀。祭谁?祭天祭地祭祖宗。为什么要祭?一是感恩,二是祈年。天地化生万物,养活了我们;祖宗生育了我们,没有祖宗,就没有我们自己。我们应该感恩。感恩的同时,祈求天、地也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风调雨顺,民人和睦,天下太平,来年更获丰收。“成”字在这里是动词,包含着“进行”与“完成”两层意思。按照规定的礼节举行祭祀仪式,就是成礼;顺利地完成了祭祀,就叫礼成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酒以成礼,不再只是用于祭祀,而是更普遍、更广泛地用于诸般庆祝、典礼、吊唁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公务、社交活动之中,诸如国筵、节筵、庆祝、庆典、婚丧嫁娶,亲朋欢聚、商业公关……直至行贿送礼、蝇营苟且诸般污七八糟的名堂和板眼之中。
永和九年,岁在癸卯,暮春之初,王羲之等一干名士,会于会嵇之兰亭。曲水流觞,畅饮赋诗。结而为集,王先生亲自作序。留下了后来被唐太宗皇帝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的书法墨宝,还留下这篇绝妙好词千载传诵,现在还收在中学语文本里。谪仙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,开琼筵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。边饮酒,边赋诗。太高雅了,不过,这都只是私人雅集,说个半公半私的吧:
成都武侯祠里,高挂着副楹联: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,从古知兵非好战;不审势即宽严皆误,后来治蜀要深思。”毛主席看见,赞誉得不得了。这楹联的作者,家本云南人氏,姓赵名藩字樾村,护法战争时期,是孙中山大元帅的秘书长。晚清,在咱们泸州作过两任道台。泸州城北二十里的龙马潭,他也留下了楹联:
为问好游人:来何所闻?去何所见;
别有会心者:山不在高,水不在深。
相传龙马潭是王昌骑马化龙、得道成仙的地方,载在《永乐大典》。赵道台这副对子,上枝借用竹林七贤稽
风满廊、月满湖、载酒满壶。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频年几度作勾留,岂徒赤壁重游,霜飞木落黄泥坂;
水如带、山如髻、轻舟如叶。半郊半郭,于此间多得佳趣。胜地千秋谁比并,好倩柳州撰记,地迥天清钴姆潭。
第三个问题,喝酒可不可以搞小动作?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
会于渑(miǎn)池,秦王饮酒,酣,曰:“寡人窃闻赵王好音,请奏瑟。赵王鼓瑟,秦御史前,书曰:‘某年月日,秦王与赵王会饮,令赵王鼓瑟。’蔺相如前,曰:‘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,请奉盆缶(fǒu。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)秦王,以相娱乐。’秦王怒,不许。于是相如前进缶,因跪请秦王。秦王不肯击缶。相如曰:‘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!”左右欲刃相如,相如张目叱之,左右皆靡。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缶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:‘某年月日,秦王为赵王击缶。’”
这虽然精彩,但毕竟有点武蛮。再看个斯文点的,还是《史记》里的故事:“千
《凤求凰》原本成都人司马相如的琴曲是也。“琴为心声。”可以用来表达演奏者的思想,更经常被他们用来抒发感情。这名堂,
这司马写得一手好文章,想舞文弄墨出将入相。听说梁孝王重视文化,前去投奔。混了几年,官没捞到,梁孝王又一病呜呼。管饭无人,落魄还乡。当然,大知识分子回乡,少不了也就会有人来附庸风雅。临邛县令王吉,便以旧交身份找上门来,接他去过日子。县里富商卓王孙,巴结县太爷,说办回“招待”,大排宴席。满城上流人物,一齐都来赴宴。宴会上,人家请他弹琴,他又装模作样,一推再推,才弹出这曲《凤求凰》来。他早就知道卓家女儿
第四个问题,饮酒可不可以发酒疯?
明代杨慎用修状元,直言进谏得罪皇帝,充军云南。晚年行役回川,在泸州一住就是七年。朝日酩酊大醉。彩笔画描红脸蛋,头发扎个“丁丁猫”,坐在一乘下窄上宽、小得不能再小,窄得不能再窄,勉强只放得下一双膝头的木板板轿子里,让人抬着他,轿子前面大写着“升庵”二字,两边张帖对子:
士到东都须节义;
地当西晋且风流。
十来个闲杂人,据说是他新招的学生,围着轿子,或前或后,一路走,一路歌,招摇过市。引得满城小儿一齐发起哄来,闹闹嚷嚷,跟在后面看杨状元发酒疯,比当年那羊祜太傅醉酒,招惹“襄阳小儿齐拍手,拦街争唱《白铜缇》”更热闹!
大清朝官修《明史》说:“终明之世,凡著述之富,记诵之博,推慎为第一”,这姓杨的要算第一才人。怎么可以这样发酒疯呢?大诗人王渔洋说:他这是报国无门,能不得展,“壮心不堪牢落”。
什么壮心不堪牢落?庵、住所也。呸!什么庵不好住,偏要坐升子!升子是用来量米的,
功略盖天下的灌将军使酒骂座,九族皆诛,杨状元发酒疯,五百年以至今日,世代夸说他逸雅风流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苏东坡说:
《易》曰: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《诗》曰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盖其物清远闲放,超然于尘埃之外,故《易》、《诗》人以比贤人君子。隐德之士狎而玩之,宜若有益而损者,然卫懿公好鹤,则亡其国。周公作《酒诰》,卫武公八《抑》戒,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。而刘伶、阮籍之徒,以此全真而名后世。嗟夫!南面之君,虽清远闲放如鹤者,犹不得好,好之,则亡其国。而山林遁世之士,虽荒惑败乱如酒者,犹不能害,而况于鹤乎。由此观之,其为乐未可同日而语也。
有些事情,老百姓可以做,而长官大人们是万万干不得的。干,就要铆起。苏先生就这样说了。尊敬的朋友!你又怎么看呢?